广州军区两栖步兵师战力形成过程(1)
在训练中,该部队实现了对浮渡装载,泛水编队等组织程序进行实战化改革,从而填补了中国海军登陆作战的四项空白
63A式水陆坦克通过障碍物训练
86式步兵输送车连续通过限制路训练
两栖机械化部队,指在陆上和水上均能作战的部队,主要遂行陆上攻击和登陆作战任务。全部队均是机械化装备。
编者按:被誉为“岭南雄师”的广州军区某师3年前奉命由摩托化步兵师改制换装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。7名研究生、3名军事留学生组成的师党委班子走马上任,创造了“换装当年,单车单炮全部形成战斗力;第二年,营连全面形成战斗力;第三年,整师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”的奇迹。在总部进行的“实战”验收考核中,该师取得50多个课目平均93.54分的全军最好成绩!
奇迹的背后是对军队谋求跨越式发展的“第一推动力”———人才的高度重视。
随着机械化、信息化的进程加快,也必将催生一门全新的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学科,干部工作将不再是单纯地“练好耳朵管好嘴,填好表格多跑腿”。一流的人才管理出一流的人才效益,一流的人才效益才能出一流的战斗力。该师着眼改建换装的新形势、新使命,积极更新人才管理理念,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、使用机制、考评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。
从摩托化步兵师变成两栖机械化步兵师,装备全换了。一支军队,新装备越多,技术含量越高,对人才的要求就越苛刻,如何在“动”中保持部队战斗力,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该师保持“战斗力可持续发展”的第一道难题。
改建之初,该师装甲兵专业指挥、技术干部以及修理工缺编分别高达64%、73%和82%。如何在短时间内造就部队紧缺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?
2002年,一纸命令,将该师推到了改建换装的波峰浪尖。
新装备在源源不断地运抵,而人才库却频频告急:全师装甲专业出身的干部不足两成;指挥军官没有组织过装甲兵训练的占一半以上;士官中拿到驾驶、通信、射击三大专业等级证书的不到20%。
彻夜灯火通明的师党委会议室里,师政委白念法眉头紧锁:“当务之急,第一是人才,第二是人才,第三还是人才!”
从有关院校和友邻部队引进的400多名装甲专业干部骨干虽然解了燃眉之急,但对于全师成百上千个专业和岗位来说,仍是杯水车薪。怎么办?
“武器装备可以等着上级配发,但人才必须立足自我培养。”师党委迅速确立了“数量规模配置、结构优化调整、能力素质强化”三步走的战略,按照“超前储备、梯次配备、多渠道培训”的总体思路,把培养基础性应用人才作为重中之重。
师长谭本宏对记者说:“当时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搞培训。全师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官兵在各条线上,热火朝天地忙充电。”依托所属装甲团人才技术扎堆儿的优势,该师把这里建成了人才培训基地,充分发挥其“辐射”作用,从该团选拔20余名专业和指挥干部到两个机步团任职。并集中力量组织编写《两栖装甲分队海上训练组织规则》、《两栖装甲步兵分队战术训练组织与实施》等9类60余本教材,为两栖训练、作战和保障提供规范和依据。
针对两栖大纲和机械化部队的训练特点,他们探索了“基础合训、专业分流”的新组训模式,短短的3年间,就组织转行培训、装甲专业技术干部骨干短期集训等100多期,培训指挥、修理骨干1万余人次。
该师充分依托工厂、科研院所抓帮训、代训,以接装和执行重大任务为契机抓好突击培训,先后与6所军队院校和11家工厂建立了帮学关系。某新型高炮列装。该师一路接装,一路演练战法,3个月内新装备就完全形成了战斗力。这让众多行家惊讶不已。
应用培训制的推行使全师人才队伍素质和结构迅速焕然一新。目前,全师乘(载)员等级率达86%,种类专业修理技术人员对口率、称职率超过90%,100%的登车指挥员和参谋人员,能熟练操作两种以上通信装备。
一边是超编400多名干部,许多人有劲使不上;一边是缺编300多个技术岗位,不少单位求贤若渴。如何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?
5月中旬,一场带实战背景的联合战役演练搅热了岭南某腹地。
演练中,各参演单位施展浑身解数,展开了激烈地拉锯厮杀。最终,该师以无可争辩的优势获得了建制师总分第一名。总结表彰会上,当兄弟单位得知,由于该师各级军事主官恰好外出集训,这次演练全程由政治干部“导演”,而且缺编的数百个专业技术岗位全部由“富余”干部代替时,无不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。师政治部主任曾惠平告诉记者:成功还得
分享到:
上一篇:直击:海巡31和直升机联合出击[ 07-25 ]
下一篇:病毒“吃掉”导弹发射营? 二炮加强信息安全[ 07-25 ]